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da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新闻动态>>社会关注

社会关注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借力公私藏书 助力经典阅读

时间:2020-12-10 14:44:57点击量:1120次

作者:齐雅文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0年12月4日

  □本报见习记者 齐雅文

  展览中,不时有人捧着长卷,小心翼翼地端详舆图,对展出的古书细细观看、拍照留念……这是2020公私藏书与经典阅读(沧州)会议上的一幕幕温馨画面。由河北阅读传媒旗下《藏书报》与沧州市图书馆等单位策划并承办的2020公私藏书与经典阅读(沧州)会议近日在河北沧州成功举办,这座运河边的城市,再度彰显了公私藏书、传统文化和经典阅读的魅力。

  好策划衍生好活动

  近年来,中央积极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扬,大力倡导和支持全民阅读,先后出台相关政策,促进中华典籍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推动全民阅读,为活动开展提供了有力契机。《藏书报》在近20年的发展历程中,致力于古籍旧书、珍贵文献的内容挖掘和市场行情、经典阅读等方面的报道。河北阅读传媒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藏书报》总编辑王雪霞告诉《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在和众多民间收藏家和专业机构的接触中,《藏书报》感受到读者与这个创新时代的共振,由此想到以“藏书”和“经典阅读”这两个关键词为切入点,打通公私藏书对话通道,每年定期组织特色论坛,广泛联络出版界、图书馆界、古籍文献收藏界、学术研究界等,让大家在一个平台上实现信息的互融互通,公私藏书与经典阅读(沧州)会议便应运而生。

  公私藏书与经典阅读(沧州)会议已连续举办了3届,每年都有特定的主题。公藏机构与民间藏书如何互动、如何把馆藏书与民间藏书更好利用……今年的会议以“新媒体时代公私藏书融合利用与多元化经典阅读推广”为主题。此外,新媒体时代阅读推广呈现新特点,如何借助新媒体开展阅读推广,也是今年会议关注的话题。

  王雪霞向记者介绍,沧州处于运河带,有深厚的历史积淀,今年会议还特设了“基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公私藏书体系构建与传承利用”分论坛,同时结合近年来大运河文化建设推进,提供专题交流平台。

  名家为活动赋能

  2020公私藏书与经典阅读(沧州)会议设有两个重要活动:名家论坛和公私藏书展览。会议全力整合了专家资源,发挥其在行业中的引领作用。“书院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从传统藏书意义来讲,它是中国藏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书院本是以藏书为主,藏书才是书院的‘正根儿’。如今公共图书馆的不少藏书来自于古代书院,我们不能忘掉书院藏书的贡献。”藏书家、故宫博物院兼职研究员、复旦古籍保护研究院特聘专家韦力以《古代书院及藏书》为题,介绍了中国古代书院的起源、功能和历史发展过程,对书院藏书的发掘与利用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全国图书馆学学科首席科学传播专家王余光以《谈经典阅读与人文精神》为题,从经典阅读与人文精神的关系入手,结合实例阐述了什么是人文精神,如何培养人文精神。他提出,家庭藏书对阅读提升、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倡导大家热爱藏书,通过家庭藏书促进经典阅读。

  新形势催生新举措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本次会议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开展。王雪霞介绍,此次公私藏书展览中,虽数量不多,但颇有一些亮点,如清代咸丰年间曾任东河河道总督、负责漕运事务的沧州籍官员李钧旧藏稿本《黄运两河辑略》,明刻本《地理大全》,清代写本《川渎考》,光绪刻本《赵氏水经注》等,都具有相当高的历史价值。此外,展览还展出了清末绘本长卷《运河全图》的上世纪80年代影印本,1946年《冀南区卫运河全图(德州至泊头段)》,以及未出版的1992年油印稿本《北运河志》等。

  王雪霞介绍,藏家线上晒宝活动让藏品与更多读者见面,而不是只陈列在展柜中。讲述藏品背后的故事,则拉近了读者与藏书的距离,同时让收藏走近大众。网络直播也让更多业界及“圈外”人士参与,参与范围扩大,覆盖面广。读者纷纷表示,期待今后更多的创新活动。

 

 

 

版权所有:河北阅读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冀公网安备 13010502001554号   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冀)B2-20090010 冀ICP备11018237号-5

×
// initFloatT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