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da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新闻动态>>社会关注

社会关注

河北出版传媒微信公众号:躬身实践,为蝶变积累能量

时间:2020-11-19 14:05:25点击量:1239次

《藏书报》编辑部主任 张维祥

  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我们愈发意识到,内容是专业纸媒的立身之本。自集团“爱出版、作贡献,干成事、出亮点”活动开展以来,《藏书报》编创团队开展了多次触及职业灵魂的大讨论。怎样坚守和突出我们的内容特色?怎样融合发展,发挥传媒的优势?怎样立足编辑职业本身,在报刊发展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围绕这些问题,《藏书报》编辑部一边讨论思考,一边躬身实践。

从读者中接受“爱出版”教育

  今年是《藏书报》创刊20周年,要不要纪念?以何种方式纪念?编辑们一致认为,疫情之下,出版特刊是最适合的纪念方式。经过调研,我们将特刊定位在“20年藏书记忆”的大视角,既表现《藏书报》的20年,又表现藏书业的20年,最终我们确定了“我与藏书报”“寻访书业传薪者”“私家藏书在当代”“书店记忆”等专题、专栏。编辑部从古籍收藏界、出版界、古旧书经营业中遴选出30余位专家学者和典型人物,进行采访、约稿,连同读者来信、题词,以“20而已”为题,出版了两期纪念特刊。特刊呈现了读者与《藏书报》共同走过的20年“书情”岁月,引发他们的强烈共鸣。特刊出版完成后,作者、读者仍争相投稿,编辑部决定持续开设一些特色专栏,全年刊发。特刊的某些专题还为我们策划组织相关主题活动提供了新的思路。

 

  读者对《藏书报》的热情深深感染了我们。从来稿的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他们对古旧书、对出版,尤其是对这份报纸汩汩流淌的情意。比如,有的读者根据举办活动和版面变化等信息,细致入微地梳理出了“藏书报大事记”。

  “爱出版”,要向同行学敬业精神,要向专家学专业精神,要向广大读者学习的则更多。他们对这份报纸关爱如此之深、感情如此之重,对我们是一次直达心灵的深刻教育。

创新思路“作贡献”

  近年来,《藏书报》立足内容特色深耕细作,通过设置专刊专版进一步细分了读者群,拓展了不同领域的专业阵地功能。《古籍保护专刊》作为范例,成为全国古籍界的重要宣传平台。

 

  因为关注到古籍文献出版近年来逐步成为一个热门,所以在年初,我们提出了设置《文献出版》专刊的想法。目前,媒体对古籍文献出版领域的报道数量、频率、效果都极为有限,专门报道阵地尚属空白。《藏书报》打造这一专刊,会为古籍文献出版带来不小的助力。我们可以充分发挥专业媒体的作用,广泛联系业界专家、机构,从文献出版选题策划、出版成果、出版品牌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入系列报道,久久为功,一定会做成独树一帜的文献类图书宣传平台。

  方案确定后,我们与全国重要的古籍出版社进行沟通。各出版社都给予了积极评价,认为策划极具建设性,还积极为专刊内容、选题出谋划策。我们还得到了五家古籍出版名社的赞助支持。

  2020年8月,专刊正式出版。首期以“文献出版如何惠及更多读者”为题,编辑们相继采访了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博物馆、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之后各期以“学者说•我与文献出版”为主要栏目,意在呈现来自高校、图书馆和出版社的学者不同角度的观察和感悟。我们还通过采访和约稿的形式,对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凤凰出版社、天津图书馆等单位的古籍专家和出版人进行报道,他们把参与古籍文献出版的经历和体悟呈现给读者,还给出了选题建议、行业建言等,精彩纷呈的内容在《藏书报》微信公众号连载后,引起了广泛关注。

久久为功,“成事”在人

  “爱出版、作贡献,干成事、出亮点”活动开展以来,我们深刻领会到,干成一件事,谋划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执行。在编辑出版工作中,浅尝辄止要不得,一蹴而就、一劳永逸更要不得,必须脚踏实地、久久为功。

  疫情防控期间,居家读书成为很多人提升自我的生活方式。与此同时,新技术、新平台也在阅读推广方面大显身手。结合《藏书报》的资源,我们能利用新媒体为读者做点儿什么呢?

  编辑部群策群力,“i书计划”音视频栏目成功出炉。编辑部相继约请全国古籍界、藏书界、拍卖界等30余位名家,在微信平台开设时长20分钟左右的音视频栏目传播藏书与阅读知识。我们还特别邀请到香港著名印谱收藏家林章松先生录制了印谱收藏视频,为读者奉献了精彩的音视频盛宴。读者、专家纷纷表示,《藏书报》内容越做越活,越做越好。

 

  “i书计划”栏目的成功,给予编辑部更多的内容创新启示。7月,中国藏书家在英国以巨资拍得一册嘉靖本《永乐大典》后,编辑部及时电话采访了时在美国的古籍专家翁连溪先生,音频采访及新闻稿经公众号发布后,被央视等多家媒体引用,进一步扩大了内容的影响力。

  “i书计划”原本只是一个在疫情期间慰藉读者的短期栏目,但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编辑们都觉得,这个栏目的意义不可小觑,应该坚持下去。我们计划按春夏秋冬四季,每季推出一个系列,为读者持续奉献精彩。

  “i书计划”虽是一次小小的新媒体栏目策划实践,但我们以此为开端“干成事”的决心更加坚定。

关注时政“出亮点”

  “爱出版、作贡献,干成事、出亮点”活动开展以来,大家在持续的学习中,眼界进一步开阔。

  “公私藏书与经典阅读(沧州)会议”已连续举办三届,作为承办方之一的《藏书报》,今年面临压力更大。怎样让会议更具品质,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密切关联,我们进行了深入思考。

 

  得益于日常的学习,我们关注到了“京杭大运河经济文化带建设”。为此,我们和沧州市图书馆专门设计了相关的议题和展览:设置了“基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公私藏书体系构建与传承利用”分会场,来自全国各地的中青年学者、藏书家发表了新锐的观点;策划和组织了“大运河主题系列文献展”,来自河北的五位藏书家展示了自己的珍藏,其中有50余件清末民初河北运河沿线地区的雕版印刷古籍,呈现了百余年前河北运河沿岸地区雕版印刷业的盛况。

  通过“爱出版、作贡献,干成事、出亮点”主题活动,大家纷纷感觉到,必须持续不断地在学习和工作中充实和提高自己;立足媒体职责,围绕自身特色,注重落地实效。我也将与《藏书报》共同成长,在选题策划、融合出版、活动设计组织、项目制运营等方面不断开拓,创新实干,为下一步参与深度的出版传媒融合发展、实现自己和纸媒的蝶变快速积累能量。

 

 

 

 

版权所有:河北阅读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冀公网安备 13010502001554号   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冀)B2-20090010 冀ICP备11018237号-5

×
// initFloatT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