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da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新闻动态>>社会关注

社会关注

上海人民出版社微信公众号:韦力:七年寻访遗迹 探秘古代书院藏书

时间:2020-8-4 9:25:36点击量:1281次

  藏书家韦力,凭一己之力,承爱书之心,爬梳历史资料,“凡与书沾边之事,都令我会像蛇吞象般列入寻访计划之中,足吾所好,忘吾力穷”。

  从芷兰斋书店寻访三部曲《书肆寻踪:古旧书市场之旅》《书坊寻踪:私家古旧书店之旅》《书店寻踪:国营古旧书店之旅》,到耗时4年遍访典籍中记载的163座古代个人藏书楼的《书楼觅踪》《书楼探踪》,到根据对几十位古代藏书家之墓及古代遗址的寻访而写成的《书魂寻踪》,再到这部用7年多时间寻访中国古代的著名书院遗迹而写成的《书院寻踪》,韦力先生追踪古迹、阅读古书、勤勉著述,围绕着和书有关的一切辛勤耕耘。无论是“书”系列,还是“觅”系列,他从“藏书”出发,又回归“藏书”。

  《书院寻踪》是韦力2020年首部与读者见面的书。韦力谈到,《书院寻踪》是一部将游记、掌故、史料结合在一起的书,不会因为纯粹游记性的抒情,而觉得太寡淡,也不会因为史料性太浓而觉得只有参考价值,丧失了阅读的愉悦感。通过系统、专门地介绍各地书院的藏书,来让读者理解藏书才是书院的“正根儿”。

  

七年寻访遗迹 探秘古代书院藏书

韦力谈新作《书院寻踪》

记者 | 王雪霞

1

寻踪:书院藏书史

  藏书报:《书院寻踪》刚刚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您为什么把书院寻访作为寻踪的一项内容?

  韦力:这些年我出了不少书,其实就是两大系列,即所谓的“书”系列和“觅”系列,“觅”系列是对传统文化遗迹的寻踪;“书”系列是跟书有关的各种遗迹。从书的内容上看,《书院寻踪》应该归属“书系列”。走访和写作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到现在还没结束,交给出版社的只是其中一部分。出版社大多希望出小部头书,而我的各种系列都很庞大,“书院”也是这样,所以只把前几年走访的一部分,主要是江南地区的部分给了出版社。现在大家看到的《书院寻踪》是7年寻访的部分成果,记录了57家书院。这些年书院总共跑了多少,我没具体统计,估计有100余处。

  “寻访”要提前做功课,拿“书院”来说,有的书院,光资料我就查了好几年。所有的“寻访”基本都是有计划的,是有备而来的,不是一时兴起。

  藏书报:“书院”这个词最早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古代书院承载着怎样的使命?它和藏书之间有着怎样密切的联系?

  韦力:书院分官办和私办两种,私人所办书院在春秋时期就已经有了,官办书院是在唐玄宗时期出现的,如今,许多书院都没有痕迹了,寻访就难在这儿了,你能知道哪些东西很有价值,但是你找不到它。那么为什么要寻访书院?因为书院和藏书史有关,人们常常用现在的概念来理解古人,其实在古代,教学并不是书院的唯一功能。我们现在一谈到书院,本能地把它想成一个教学的地方。这个概念源于宋代,当年朱熹到书院讲学,所以渐渐地把书院变成了一个以讲学为主的地方。其实书院最初的功能是藏书,这也就是为什么我把它放入藏书史的原因。比如说唐代的官书院,建好之后,中央或者地方政府要在那里藏书。随着藏书的丰富,越来越多的学人会集中到书院读书。在读书的过程中,他们各抒己见,对读书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研讨,书院也因此逐渐成为研学的地方。这就是后来那么多文人集中在书院的原因。教学功能后来居上,掩盖了书院的藏书功能,所以才导致了人们认识上的偏差。

  研究古代书院的书不少,我看过很多书院资料。比如说岳麓书院的邓洪波先生,他写了一系列跟书院有关的书,但是他写的都是书院史。因此,我寻访和写作的着眼点放在揭示书院的藏书史。

  这本书最初的书名叫“书院藏书之旅”,或许,出版社认为叫“书院寻踪”更简洁,所以改成现在这个书名。这本书不是写书院,而是写书院的藏书。

  藏书报:古代有很多藏书楼,书院藏书和藏书楼藏书的区别在哪儿?

  韦力:古代没有公共藏书的概念,虽然说古代有官府藏书,但官府藏书主要是服务官僚体系。私家藏书楼则基本服务于自己家族。但书院藏书不同,书院藏书其实具备了公共图书馆的雏形,因为它是对公众开放的,尽管它主要服务于在书院学习的学子,但从很多文献记载发现,书院学子之外的人去了也可以看书。所以,如果追溯现代图书馆的起源,应该追溯到书院,而不是藏书楼,这是大家很少提及的。这就是书院藏书与藏书楼藏书不同的地方。和藏书楼不同,即使书院是私人所办,它也带有半公开性质。有的书院虽然名义上招收同姓子弟,但是基本上不会拒绝外姓学子,所以说古代书院更具有公共性质。因此藏书史上必须单列出一个门类来,不能把书院混在藏书楼里面,因为它们性质不同。

  中国古代的藏书一般分为官府藏书、宗教藏书、私人藏书和书院藏书,这四个部分加起来构成中国藏书史的完整体系。而我们在谈藏书史的时候,重点叙述的就是官府藏书、宗教藏书和私人藏书,很容易忽略书院藏书。

  藏书报:中国藏书史的四个组成部分中,书院藏书占据什么样的位置?

  韦力:从现代图书馆意义来说,书院藏书具有公共藏书的性质,它跟前三者不同。虽然说宗教藏书,即佛寺藏书和道观藏书,这两者尽管具有公共性质,但是藏书门类太过专业。而书院藏书不同,它涉及各个门类各个方向。当然,书院藏书以儒学经典为主。中国历史典籍流传至今的绝大多数是儒家经典,所以说书院藏书才是公共图书馆藏书品种丰富的源头。

 

2

索迹:书院的昨天与今天

  藏书报:是不是古代书院遗迹留存下来的已经非常稀少了?

  韦力:大多数都不存在了,它跟其他遗迹一样,都在历史的过程中被损毁了。另外,很多书院慢慢被改成了学校,这个变化是始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之后,整个社会的变革,促使书院被改造成各级学校,书院的性质也就变了。算起来,书院已经有100多年的消亡史了。但是书院在历史上的作用很大,因为它曾经存在了上千年。去寻访这些遗迹,目的就是为了去记录一段重要的历史,它是中国藏书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何况书院对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至关重要。

  近些年,各地又开始重视古代书院,所以恢复了一些书院,但是毕竟恢复数量有限。有的书院是新建起来了,如宋代四大书院中的应天府书院,是彻底新建。而岳麓书院、嵩阳书院等都在原址上,保留下了古建筑。

  藏书报:据您了解,当代书院和古代的书院有何不同?古代书院是不是已经彻底消亡,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韦力:古代书院没有彻底消亡。比如岳麓书院,到今天仍然是湖南大学的一部分,并且学者仍然在这个地方讲学,进行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并且搞得有声有势。我到岳麓书院去参观的时候,依然能够感受到它的这种气势。所以岳麓书院一直延续到今天,仍然是教学重地。

  当代书院大部分是私人所办,主要是搞现代教育或者古代传统教育。但是我并不寻访这类书院,因为我对书院的寻访是为了讲书院藏书的历史,并非只谈书院本身,而新建的书院我去参观过几个,没有看到有什么藏书。

  藏书报:寻访过程中,每次看到遗迹,是什么样的心情?

  韦力:这是一种个人情感的寄托。因为要写书院,必然要系统地梳理书院史,各种史料看得越多,就越知道书院曾经对我们的文化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在藏书史上又那么的特别,所以它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如今它已经日薄西山,已经没有什么真正的传统意义上的传承了,当然会有各种各样的心态,就像一首歌里唱的“强要留住一抹红”,我们总希望好的东西能够保留下来。

  传统文化是以儒学体系建立起来的,我们今天仍然在提倡恢复传统文化,而书院正是传统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这么重要的东西,如今却十分落寞,当然是会很感慨了。书院对中国社会影响很深,中国古代实行科举制度,很多学子是从书院走出来的,很多著名学人是在书院中成长的,从这个角度讲,书院对中国教育的发展曾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藏书报:有没有对您来说是印象特别深刻、触动很大的书院?

  韦力:寻访故事我都写在书中了,每一次经历都不同,因为寻访并不容易。比如说到江西寻访华林书院,我没想到它建在深山里,四周都是荒野,路上也看不到村庄。我想,古代的时候应该比现在人口少,在这种情况下,他把书院办在深山里,环境是很清静很优雅,但是四周环山,学子如何去上课,往返怎么办?我会有很多的疑问,但文物部门已经认定了,那就是华林书院的旧址,不是后世的附会。今天地基、残留的遗迹都还在,包括书院的拱门都还在。寻访书院过程中,发现99%古代书院是在一座古城的中心位置,就像我们现在的重点学校一样,一定是在某个城市的老城区里面,因为只有那样才能形成凝聚力,才便于学生去上学,很少有人会在深山里办书院。当然,今天的山里也有书院,但多是休闲雅玩的地方,显然不是读书的地方。古代为什么会这样?更何况华林书院创建于唐代,1000年前在深山里办书院,谁会来呢?这就是我一直思索的地方。或许越是有思索,越觉得印象深刻。

 

3

成书:兼顾史料与阅读的愉悦

  藏书报:《书院寻踪》是游记性质,还是历史掌故性质,抑或史料性质?

  韦力:我的寻访写作希望把以上元素结合在一起。因为纯粹游记性抒情,读者会觉得太寡淡,史料性太浓的话,人们会觉得这东西只有参考价值,而没有阅读的愉悦感。我总想把这几者糅合,我的寻访写作基本上也是这么一个思路。当然,读者是不是认为这样是“四不像”,那是另外一回事儿,但是至少我想在这方面做一些探讨。

  藏书报:您认为这本书最大的看点是什么?

  韦力:我想这本书最大的看点就是书院的藏书,因为之前关于书院史以及书院史料方面的书已经出了不少,但专门介绍书院藏书的书却很少。我这本书就是系统地来介绍各地书院藏书的情况,以此来让读者理解原来藏书才是书院的“正根儿”。

  藏书报:“书院”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您看来,有没有存在的必要?如何传承下去?

  韦力:我觉得是这样,当前,各个民族都在突出本民族的特色,中国是以儒学立国的,并且中国的儒学对整个的东南亚都有很大的影响。孔子是儒学的创始人,他也是世界名人之一,可以说儒学思想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同。

  在这种情况下,书院从实质上来讲是儒学的一个重要阵地,我们现在仍然在强调,恢复民族性的问题,那么从这个角度而言,各地现在新建起来的一些书院,虽然各自目的不同,但是我认为它是整个正统教育的有益补充。书院存在是有必要的,并且我也认为当社会越来越多元化的时候,这一类的书院会更多起来。

版权所有:河北阅读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冀公网安备 13010502001554号   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冀)B2-20090010 冀ICP备11018237号-5

×
// initFloatTips();